每道編織工法的背後,皆是經年累月的深厚功力。
對於州政府來說確實如此,不過聯邦政府的支出則是受2013年預算撙節流程所設定的支出上限所影響。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時變更。
國防支出也再次出現收縮,本季衰退了3%。翻譯之內容本質上或有定義未能完全符合原文之處,原始之英文文件將作為澄清定義之主要文件。令人意外的結果主要是因為企業存貨大幅收縮的緣故。鑒於消費者支出在第二季上揚的走勢,報告也顯示第三季將持續走強,且第三季存貨投資預期將維持正常水準,因此實質GDP成長應該至少可以維持在2.5%至3%的水準。在實質成長率方面,私部門的年均成長率達到3%,公部門則平均每年衰退1.3%(圖一)。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件所含資訊反映聯博於所列文件編製日之觀點,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而台灣有媒體舉辦總統電視辯論,卻又有法律規定要公辦政見發表的原因,其實與歷史背景也有很大的關係。
延伸閱讀 總統選舉公報竟然沒有「政見欄」:一段衝撞、台獨、與電視機交織而成的台灣民主奮鬥史 2024副總統政見發表會:分析各陣營輔助互補策略,變成「辯論會」是正確的戰術嗎? 聽聽候選人們說什麼:2024總統副總統政見發表會、電視辯論會,重點時間一次看 互動遊戲:台灣選舉時光機:這些事件發生時你幾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關於那個台灣的第一次,網路上已經找不太到相關的紀錄,只剩下彭明敏基金會所保存的影片,在最開始的畫面可以看到左邊四個位子,扣掉走上台的彭明敏應該分別是當年參選的李登輝、陳履安、林洋港等人。制度是死的,政治人物在選戰裡的應用是活的,他們設定了目標溝通對象,後果也會在開票當晚自行負責,而在嘲笑、怒斥正副總統候選人們在鏡頭前面的表現時,我們也不該忘記是那些先人的努力,才能將台灣民主帶到這裡。總統層級的政見發表會有明確規範在《選罷法》、《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實施辦法》等規章中,因此會被稱為「公辦」政見發表會。
在2023年最後兩週,台灣進入一連串2024大選的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從總統、副總統到政黨的不分區立委代表,都會登上螢幕,向民眾訴說自己的政見、挑戰對手的立論。反觀辯論會,則是由媒體主辦,對候選人進行邀約,基本上候選人沒有理由拒絕,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直到今天,雖然過程中曾有少數立委提議修改,但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在選戰時始終維持著沒有政見欄、用公辦政見發表會談政見的形式。因應當時的亂象加上台灣人家戶電視的普及,就有許多人倡議乾脆廢除「政見欄」,改以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達到相同的目的。根據《光華雜誌》所留存的報導,那場辯論會有60幾位國外媒體記者參加,CNN更全程轉播並即時口譯,只可惜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以「不以不利的方式參選」為理由婉拒參加辯論,成為一個遺珠。審查,一方面是控管錯字和誇張到文不對題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要台獨的倡議進行政治審查,1990年代初期甚至發生過地方選委會印發包含台獨立場政見的選舉公報,之後再由中央回收查扣的狀況。
而在1996年2月25日的政見會前,2月10日台灣就舉辦了國內史上第一場電視辯論會。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台灣的第一場電視辯論會 從時間角度來看,美國早在1960年就首次舉行總統電視辯論——當時是尼克森與甘迺迪的經典對決,艾森豪更在1952年就首次使用電視廣告競選,而台灣直到1991年才開放政黨電視競選廣告,1994年的省長與縣市長選舉,才第一次舉辦電視辯論和政見發表會。
Photo Credit: 中選會 2020年總統大選的選舉公報 30年後的今天,即使公報上沒有政見,人們還是可以用網路以及各種管道獲了解正副總統候選人施政意志,甚至政見發表會在過去幾次選舉中,感覺也更像是沒有主持人提問的辯論會。相關規定在1995年首次訂立,之後一直包含「電視政見發表會應舉辦四場,其中總統候選人三場、副總統候選人一場」的規範。
台灣強調要「公辦」政見會,因為選舉公報沒有「政見欄」 台灣在解嚴前後的幾次選舉中,中選會一直面臨「政見審查」的指控。這就要帶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好像國外總統選舉都是辯論會,好像台灣才有政見發表會呢? 其他國家有「政見發表會」嗎? 如果熟悉英美政治運作就會知道,美國在大選前,從黨內提名到最終(主要的)兩黨對決,都會先有黨內和跨黨派的辯論會,形式上,各參選人會站在講台後面,由媒體或專家提問,參選人回答並互相詰問。
大家對1994年選舉最記憶猶新的,應該就是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的歷史辯論,這三位各有特色的候選人組合,辯論過程中也出現許多金句,至今再看,還是會讓人覺得熱血沸騰。而在1995年後,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開始法制化,1996年也是台灣首次有總統候選人參加電視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政治學者王宏恩與陳青逸在2016年的文章裡就回顧到,當時立委們花了很長討論是要辦「政見會」還是「辯論會」,一方質疑只辦政見會有利於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所提出之模糊政見,另一派則認為辯論會只會造成謾罵和抹黑。最後,黨團協商決定公辦「政見發表會」給總統候選人發表,而「政見欄」也順理成章的從選罷規定中消失翻譯之內容本質上或有定義未能完全符合原文之處,原始之英文文件將作為澄清定義之主要文件。人民幣走勢相對穩定-境外人民幣(CNH)與主要貨幣每月波動 中國債市並非全無風險,但許多已開發國家債市卻浮現較高風險,名目殖利率非零即負。
聯博境外基金在台灣之總代理為聯博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至今,發行規模達60億人民幣(約9億美元),重新站上2009年水準。
惟聯博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底定,導致金融市場全面大幅震盪,這讓許多投資人先前未注意的中國公債市場,相對顯現出吸引力。
[A|B]是聯博集團之服務標誌, AllianceBernstein®為聯博集團所有且經允許使用之註冊商標。債市指標良好 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長期發展潛力,向來是市場焦點,但近來亦浮現隱憂,包括成長腳步放緩、政策不明朗、金融體制風險等等,故公債表現優異似乎令人意外。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點心債殖利率維持高檔-5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 與英債、歐債信評同等級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在脫歐公投後,其主權評級遭標準普爾從AAA級連降兩級至AA級,評級與中國一樣。以5年期點心債為例,到期殖利率為3.30%,高於已開發國家公債(見下圖),即使算入以美元避險的成本,仍具投資價值。兩個市場趨於一致的同時,規模小很多的境外債市殖利率向境內債市靠攏。
本文件所含資訊反映聯博於所列文件編製日之觀點,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但也有投資人發現到中國債市相對平靜,殖利率亮眼。
在此背景下,中國公債無論是境內或境外,風險報酬相對具有吸引力。點心債前景看俏 聯博看好中國的點心債,主因在於中國公債的淨發行量低,故供需狀況良好,在債市有穩固支撐。
對於使用這些貨幣、且只是追求利率部位的投資人而言,中國公債的避險成本相對較低。這同時凸顯出一點:投資策略放眼全球並且積極主動,有助於增加報酬、管理風險,置身市場震盪之際尤其如此。
人民幣相對穩定 人民幣兌美元近來呈現大幅波動,主要是美元升值所致,但若跟其他貨幣相比,人民幣則屬相對穩定(見下圖)。六月底的市況正是如此,英國投票選擇脫歐後,許多市場紛紛重挫,投資機會湧現。聯博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110信義路五段7號81樓及81樓之1 02-87583888。也就是說,在債券殖利率與價格走勢相反之下,點心債未來價格勢必會上揚,境內債價格則可能下滑。
本文件資料僅供說明參考之用,在任何狀況下都不得視為投資建議。請注意,此中文版本之翻譯評論僅用於提供資訊。
事實上,中國公債在許多指標都有不錯表現,包括實質殖利率呈正值、相對波動度低、與全球債券的連動性亦低。換言之,中國公債的信用風險類似於英國與其他核心歐洲市場,但殖利率卻更高。
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時變更。對於佈局全球的積極型投資人而言,市場波動是追求潛在報酬的良機。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